寧國市2021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寧國市統計局
2022年4月12日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8.0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5.9‰,比上年下降0.9個千分點;死亡率7.8‰,比上年上升了0.3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1.9‰,比上年下降1.2個千分點。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431.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7.4億元,增長7.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52.6億元,增長11.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51.7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比重為6.3:58.5:35.1。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0977元,折合17202美元。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6.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8%。其中,農業產值增長1.5%,林業產值增長1.4%,牧業產值增長28.1%,漁業產值下降10.1%。全年糧食產量6.8萬噸,增長1.4%。油料產量1.1萬噸,下降1.5%。茶葉產量3213噸,增長2.0%。棉花產量3.6噸,下降62.6%。蔬菜產量7.0萬噸,增長4.5%。年末生豬存欄8.1萬頭,增長6.7%,全年生豬出欄19.5萬頭,增長71.0%。肉類總產量7.4萬噸,增長24.9%。水產品產量6400噸,下降20.4%。
202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 |
|||
名稱 |
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噸 |
67800 |
1.4 |
油料 |
噸 |
11168 |
-1.5 |
其中:油菜籽 |
噸 |
10738 |
-1.4 |
茶葉 |
噸 |
3213 |
2.0 |
棉花 |
噸 |
3.6 |
-62.6 |
蔬菜 |
噸 |
69534 |
4.5 |
肉類 |
噸 |
73515 |
25.7 |
水產品 |
噸 |
6400 |
-20.4 |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其中股份制企業增長15.0%;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0.7%。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14.0%,其中汽車零部件產業增長16.7%;耐磨鑄件和精密制造產業增長6.6%;電子信息產業增長1.7%;循環經濟產業增長18.3%;食品及農林產品深加工產業增長40.8%。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22.9%,利潤總額增長8.4%。
全市資質內建筑企業50家共完成總產值71.4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75.9萬平方米,下降35.3%;房屋竣工面積70.6萬平方米,下降25.1%。
截至2021年底,國家級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港口生態產業園)共有在冊企業2379家,其中工業企業1297家,工業總產值增長24.5%,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35億元。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0%。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1168.3%;第二產業增長24.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4.3%;第三產業增長9.7%。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51.9億元,增長10.9%,商品房銷售面積93.8萬平方米,增長22.4%。
五、交通和郵電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7%。年末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10.2萬輛,增長8.1%,其中私人汽車9.0萬輛,增長5.2%。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4.1億元。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3.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1.6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46部(含移動電話),國際互聯網用戶達19.7萬戶。
六、商業、外貿和旅游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5億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8.1億元,增長29.1%。從四大行業銷售看,批發業銷售額126.3億元,增長38.9%;零售業銷售額98.3億元,增長19.4%;住宿業營業額3.8億元,增長17.2%;餐飲業營業額16.8億元,增長37.4%。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2%,實際利用省外資金205.2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85.7億元,占到位資金的90.5%。全市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20個,其中工業項目106個。
全年旅游總收入61.8億元,增長5%。全市共有4A級風景區3個,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2億元,增長13.6%。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4.2億元,增長12.2%。全市財政支出45.2億元,下降2.8%。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392.0億元,比年初增加41.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其中住戶存款245.0億元,比年初增加35.4億元,比上年增長16.9%。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309.5億元,比年初增加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0.3%。
全年四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0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2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8億元。全年賠款和給付支出合計1.4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1.2億元,人身險賠付0.2億元。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2021年,全市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共計70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家、省級工程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省級院士工作站5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6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7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省級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級產業創新中心1家。列入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7項。高新技術企業用于科技研發經費支出12.1億元。
年末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26家。全市專利授權量1129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45件。
2021年秋季學期全市共有各類學校114所,在校學生48301 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4所(含技工學校),在校生3042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477人;義務教育階段初中23所(含 1所完中初中、13所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9732人;小學30所(含一貫制學校小學部13所),在校學生(含一貫制、教學點)20146人; 幼兒園64所,在園人數10837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升學率98.05%,高中毛入學率98.5 %。
2021年中等專業學校招生874人(不含技工學校學生);普通高中招生1416人;普通初中招生3234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影劇院4個,送電影下鄉1236場,受益觀眾達21.24萬人。2021年《今日寧國》為4開4版,全年發行251期,共150.6萬份。2021年全年編發電視新聞1523條,電視專題18期;全年編發廣播新聞3180條,廣播欄目360期 。
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個。共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168人,醫療床位2593張,平均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1.6人、床位66.8張。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8萬人。
全年我市《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人數36845人,達標率95.8%。全市舉辦運動會43次,全民健身活動32次,參加全民健身活動人數16.3萬人。全市等級運動員107人,其中健將級運動員達標5人,一級運動員達標14人,二級運動員達標102人。等級裁判人數102人,其中國際、國家級裁判員1人,一級裁判員16人,二級裁判員75人,三級裁判員10人。
十、環境保護
我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1%。已建成自然保護區1個。當年人工造林面積78.3公頃,年末森林面積196.3千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984.9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978.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6%。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41876元,比上年增長9.4%。從城鎮看,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723元,增長9.0%;從農村看,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62元,增長9.1%。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1.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7.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8.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7.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7.0萬人。
年末全市共有收養性福利事業單位36個,工作人員494人,床位3914張,年末收養2264人。享受低保救濟人員7453人,其中城市居民528人,農村居民6925人,全年發放保障金4147.1萬元。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年末戶籍人口取自公安年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取自計生年報。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
[5]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本公報公布的地區生產總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四經普”口徑。
[6]根據上級要求不再公布財政總收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