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應對超預期因素沖擊,經濟運行韌性彰顯,高質量發展取得成效,民生保障持續加強,經濟社會大局穩中向好。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我市生產總值為454.3億元,居宣城市第1位;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比前三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高于宣城市1.8個百分點,居宣城市第1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5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69.1億元,同比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156.7億元,同比增長2.2%。三次產業比重為6.3:59.2:34.5。
一、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0%,高于宣城市0.1個百分點。
二、工業生產加快回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比前三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高于宣城市0.9個百分點。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4.9%。
三、市場銷售持續恢復。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4億元,同比增長3.0%,高于宣城市0.5個百分點。從四大行業銷售額看,批發業同比增長15.4%,零售業同比增長5.8%,住宿業同比下降8.0%,餐飲業同比增長3.4%。
四、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9%,比前三季度加快3.1個百分點,高于宣城市4.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25.6%;民間投資同比增長6.6%。
五、財政金融保持增長。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2億元,同比增長7.0%,比前三季度加快4.4個百分點,高于宣城市2.1個百分點。12月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加權增長18%,高于宣城市4個百分點。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441.3億元,同比增長12.6%;人民幣貸款余額384.5億元,同比增長24.2%。
六、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全市居民可支配收入44461元,同比增長6.2%。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12元,同比增長5.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6元,同比增長7.1%。
總的來看,全年我市經濟承壓前行、持續恢復,保持回升向好態勢,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主要經濟指標快于全省和宣城市,成績來之不易。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全市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項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錨定“追趕江浙、爭先江淮”奮斗目標,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振市場信心,增強發展后勁,奮力開創寧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