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和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面對疫情沖擊影響和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市經濟發展穩中見韌,城市品質優化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為打造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中小城市奠下堅實基礎,向譜寫現代化美好寧國建設新篇章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37.8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4.92‰,比上年下降0.98個千分點;死亡率8.64‰,比上年上升了0.84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3.72‰,比上年下降1.82個千分點。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45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8.5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69.1億元,同比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156.7億元,同比增長2.2%。三次產業比重為6.3:59.2:34.5。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16932元,折合17384美元。
二、農業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8.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其中,農業產值增長3.6%,林業產值增長7.1%,牧業產值下降5.5%,漁業產值增長7.9%。全年糧食產量6.6萬噸,下降0.4%。油料產量1.1萬噸,增長0.8%。茶葉產量3309噸,增長2.9%。棉花產量3.6噸,增長0.8%。蔬菜產量7.2萬噸,增長3.9%。年末生豬存欄8.6萬頭,增長7.2%,全年生豬出欄19.8萬頭,增長1.7%。肉類總產量7.7萬噸,增長4.6%。水產品產量6429噸,增長0.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其中股份制企業增長10.0%;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7.5%。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12.5%,其中汽車零部件產業增長22.4%;精細化工及新材料產業下降6.2%;高端裝備及耐磨鑄件產業增長16.0%;電子信息產業增長5.2%;綠色食品產業增長7.4%。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增長12.5%,利潤總額下降25.7%。
全市資質內建筑企業54家共完成總產值78.1億元,比上年增長9.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積250.5萬平方米,增長42.4%;房屋竣工面積93.1萬平方米,增長31.9%。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9%。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長182.2%;第二產業增長34.7%,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4.7%;第三產業下降5.4%。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27.3億元,下降47.5%,商品房銷售面積54.6萬平方米,下降41.8%。
五、交通和郵電
全年實現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0.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降0.7%。年末全市民用車輛擁有量9.5萬輛,下降6.2%,其中私人汽車8.4萬輛,下降5.7%。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4.2億元。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3.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53.3萬戶。每百人擁有電話151部(含移動電話),國際互聯網用戶達21萬戶。
六、商業和旅游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4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其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8.3億元,增長5.2%。從四大行業銷售看,批發業銷售額145.6億元,增長15.4%;零售業銷售額104.0億元,增長5.8%;住宿業營業額3.5億元,下降8.0%;餐飲業營業額17.3億元,增長3.4%。
全年共接待旅游者524.2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9.5%。旅游總收入41.9億元,下降32.2%,其中門票收入0.8億元,下降68.6%。全市共有4A級風景區3個,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
七、財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2億元,增長7.0%。全部財政收入中,稅收收入25.2億元,增長4.0%。全市財政支出54.6億元,增長20.6%。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441.3億元,比年初增加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其中住戶存款287.1億元,比年初增加4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為384.5億元,比年初增加75.0億元,比上年增長24.2%。
全年四大保險公司保費收入4.2億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5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1.6億元。全年賠款和給付支出合計1.7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1.5億元,人身險賠付0.2億元。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2022年,年末全市省級以上研發機構74家,其中國家博士后流動工作站1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博士后工作站6家、科技服務機構46家。組織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3余項,列入國家、省級科技計劃項目1項。
年末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41家。全市專利授權量124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25件。
2022年秋季學期全市共有各類學校107所,在校學生48308 人,其中中等專業學校3所(含技工學校),在校生3562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4637人;義務教育階段初中22所(含13所一貫制學校),在校學生9297人;小學22所(含1所村完小,5個教學點),在校學生(含一貫制、教學點)20574人;幼兒園62所,在園人數10861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初中升學率98.0%,高中毛入學率98.05%。
2022年中等專業學校招生1555人,普通高中招生1716人,普通初中招生2935人,普通小學招生3271人,幼兒園新入園2816人。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個,影劇院3個,送電影下鄉1224場,受益觀眾達28.46萬人。2022年《今日寧國》為4開4版,全年發行251期,共150.6萬份。2022年全年編發電視新聞1282條,電視專題36期;全年編發廣播新聞4250條,廣播欄目360期。
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24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個。共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個。全市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467人,醫療床位2730張,平均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89.4人、床位70.4張。全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8.0萬人。
全年我市《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人數35271人,達標率96.6%。全市舉辦運動會20次,全民健身活動38次,參加全民健身活動人數16.9萬人。全市等級運動員136人,其中健將級運動員達標5人,一級運動員達標19人,二級運動員達標112人。等級裁判人數102人,其中國際、國家級裁判員1人,一級裁判員16人,二級裁判員75人,三級裁判員10人。
十、環境保護
我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3.4% 。當年人工造林面積69.7公頃,年末森林面積196.3千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017.6萬立方米,森林蓄積量1011.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9.6%。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全市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44461元,比上年增長6.2%。從城鎮看,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512元,增長5.5%;從農村看,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06元,增長7.1%。
年末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2.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7.4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38.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8.0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為8.3萬人。
年末全市共有收養性福利事業單位36個,工作人員521人,床位3786張,年末收養2141人。享受低保救濟人員7182人,其中城市居民478人,農村居民6704人,全年發放保障金4318.1萬元。
注:[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全市生產總值及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年末戶籍人口取自公安年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取自計生年報。
[4]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及房地產。
[5]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本公報公布的地區生產總值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四經普”口徑。
[6]根據上級要求不再公布財政總收入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