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將寧國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2022年6月27日
寧國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
為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2021〕13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到2025年,城市更新行動取得重要進展,城市結構、功能、布局逐步調整優化,城市更新體制機制初步形成,城市開發建設方式加快轉變,城市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全面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宣城市城市更新工作部署,全面推進城市更新“四大行動”,以項目建設為抓手,補短板、強功能、塑品質、提能級,謀劃重點項目88個,總投資不低于700億元,傾力打造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功能提檔行動
1. 突出規劃引領。依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銜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加快城市綜合交通、綠地系統、綠道與慢行系統、給水設施布局、排水防澇設施布局、城市更新、戶外廣告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充分發揮規劃龍頭引領作用,明確城市更新重點區域、方向、 目標、規模、時序和更新策略。結合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編制,科學劃定城市更新單元,提出城市更新公共要素底線、發展框架、開發指標和公共要素具體建設運營管理要求,強調實施導向。完成河瀝溪城市更新單元總體規劃。(責任單位:自然資源規劃局、住建局、文旅局、城管執法局、河瀝溪街道辦事處)
2. 完善城市功能。高標準打造高鐵片區,啟動建設以高鐵南站為中心的綜合交通客運樞紐,建成站前廣場(公交車站、長途客運站、游客服務中心)及站前路、國泰路、胡樂司路、創新路等配套設施,持續提升城西湖周邊環境及設施配套。高品位打造城北現代商業片區,建成文創中心、智慧中心、科創城,謀劃建設冰雪中心,豐富華貝廣場商業元素,持續提升城市商業配套服務。高水準建設鳳形片區,建成運營圖博館、文體中心、白云山國際養生休閑度假酒店,完成兩所搬遷。按照“十五分鐘便民生活圈”的要求,逐步推進片區鄰里中心建設。補齊教育設施短板,完成燕津幼兒園(城南分園)、燕津幼兒園(鳳形分園)、燕津九年一貫制學校、上師三津學校遷擴建,謀劃推進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高鐵片區幼兒園、河瀝片區幼兒園、高鐵片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建設。完善醫療資源布局,完成市醫院遷擴建、發熱門診項目建設,謀劃醫療綜合體建設。完成社會福利服務提升工程、研學中心、文化館改擴建。持續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建成興寧路綜合能源站。謀劃推進港口鎮產城融合。完成城區建筑垃圾規范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項目,建成建筑垃圾分類處置一期工程,實現分選和初步資源化利用。(責任單位:教體局、衛健委、水利局、民政局、發改委、公安局、經開區管委會、文旅局、科技局、自然資源規劃局、住建局、財政局、應急局、國控集團、征管中心,港口鎮、梅林鎮、青龍鄉、有關街道辦事處)
3. 推動老舊小區改造。按照應改盡改的原則,逐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程,以完善功能為主,堅持“先地下、后地上”,優先改造供水、供氣、排水、電訊等地下管線及二次供水設施(配套消防設施),推進無障礙、“適老化”改造,推進沿街立面和廣告更新,完善道路、消防、安防、停車、充電、照明、養老、智能信包(快件)箱等公共基礎設施及社區服務設施。健全統籌協調、居民參與、項目推進、長效管理等機制,探索建立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改造資金機制。力爭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56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探索出臺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長效機制,著力提升全市住宅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水平。(責任單位:住建局、城管執法局、發改委、自然資源規劃局、民政局、財政局、經信局、公安局、消防救援大隊,有關街道辦事處)
4. 實施棚戶區綜合整治。啟動建設慈安路保障房,持續推進柏枝西巷、怡康園等城中村和安置區綜合整治,加大治理背街后巷。積極謀劃老城區城市更新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片區化改造,加快危舊自建住房整治,加大棚戶區土地房屋收儲,逐步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嚴把改造范圍和標準,加強改造項目施工質量和安全監管,做到改造對象精準識別、工程建設精準管理。(責任單位:住建局、自然資源規劃局、發改委、財政局、城管執法局、征管中心、國控集團,有關街道辦事處)
(二)推進出行提效行動
5. 暢通對外連接通道。打破“交通瓶頸”,完善市域交通體系。加快推進宣績高鐵(含皖贛線城區段改線)、寧安高速建設,啟動建設寧千高速楊山互通、寧國至旌德高速項目,實施G329小汪村及梅林段“二改一”(東北外環)、S104港口至寧國段一級公路建設(西外環),謀劃推進G329小汪村至云梯段改建工程、老港寧路株木店至楓樹腳段改建工程、S457(S465)寧涇路寧國段改建工程、SF02中萬路中溪至萬家鄉工程、G233、皖南川藏線、皖南唐古拉美麗公路、G330龍鳳口至鴻門段改建工程、S465黃土崗至楊家店段(東北外環)等交通路網。(責任單位:交運局、發改委、經開區管委會、住建局、城管執法局、自然資源規劃局、生態環境分局、財政局、征管中心、建投集團、有關街道辦事處)
6. 完善市政交通設施。打通“斷頭路”,暢通“微循環”,構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級配合理的城市路網體系。加快推進城市主干路建設,建成金橋路延伸、仙霞南路、嵩合路、寧港路改擴建、國泰路延伸等5條主干道路,完成慈安東路、燕津路、新安路、嵩合路、和平路、胡樂司路、青華西路、龍潭路等8條區間道路建設,完成山門路、寧陽路、寧城南路、寧墩路、東風北路、長樂路、荷香路、寧城北路、中溪路等9條道路“白改黑”,完成獨山路、萬家路、寧國大道、南山東路等4條道路排水改造,完成濱江大道維修工程。完善港口園區、南山園區路網和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南極東路等21條道路,謀劃18條園區道路建設。加快實施便民停車行動,“十四五”新增城市公共停車泊位4000個,著力解決城區停車難問題。強化貨運停車秩序管理,謀劃建設1~2處城市貨運綜合服務區。(責任單位:住建局、交運局、經開區管委會、城管執法局、發改委、自然資源規劃局、生態環境分局、財政局、征管中心、公安局、國控集團、有關街道辦事處)
(三)推進品質提升行動
7. 強化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提高城市污水處理效能,建成汪溪污水處理廠,有序推進城區排水管網提質增效(病害修復),加快城東、河瀝園區污水干管改建,改造修復城市污水管網69公里。謀劃推進生態綠色廊道修復,有序開展小南河、龍潭河、星河三條內河生態修復,推進東津河、西津河、水陽江上游城市外河生態治理和高鐵片區一排、二排、三排溝水生態綜合治理,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效果,構建濱水特色環境。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 米見園”的要求,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園綠地系統,謀劃建設鳳形公園、永福公園、西津河及東津河濕地生態修復,提升城市公園老舊設施,結合為民服務,合理增加休息避雨廊亭。貫通拓展城市綠道,新建改建城市綠道20公里,推進城市濱河綠道及沿河景觀。(責任單位:住建局、自然資源規劃局、經開區管委會、城管執法局、征管中心,有關街道辦事處)
8. 加強風貌塑造和歷史文化保護。強化對自然人文及傳統記憶地區等保護狀況調查,分類劃定城市特色風貌重點片區,注重采用“繡花”“織補”等微改造方式,強化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加強“口袋公園”等開放空間建設,推進城市公共空間風貌整治。深植城市文化和特色商業元素,有序推進寧城北路、津河路等老城區街道立面及環境整治。突出山、水、城有機融合,在濱河公園植入音樂噴泉、濱江夜景等元素,打造“最美西津河”精品線路。啟動三津攔河壩建設,謀劃打造東津河夜游經濟走廊。加快推進河瀝溪老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有序開展歷史建筑修繕示范改造,逐步推進河瀝溪歷史風貌片區提升工程,力爭河瀝溪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入選國家示范。(責任單位:住建局、城管執法局、自然資源規劃局、文旅局、水利局、國控集團、征管中心,有關街道辦事處)
(四)推進安全提標行動
9. 健全防洪排澇設施。大力實施城市內澇治理工程,完成東津河防洪工程二期、河瀝溪雙橋擴孔及兩側防洪堤工程,加快推進萬家水庫前期工作。完成小南河排澇泵站建設,完成城區內澇點整治和道路排水改造,積極爭創國家海綿城市示范城市。(責任單位:住建局、發改委、國控集團、建投集團、數據資源局、交運局、教體局、應急局、水利局、城管執法局、公安局、生態環境分局)
10. 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強化城市體檢成果運用,實施城市危舊橋梁加固改造,全面完成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一期建設任務,到2025年實現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全覆蓋。啟動建設人防基本指揮所。加快河瀝園區、港口副中心城、東津特色產業園、青龍灣旅游度假區等4處消防站建設。實施“數字寧國”智慧城市能力提升。啟動建設原水復線工程。(責任單位:應急局、住建局、經開區管委會、國控集團、建投集團、數據資源局、港口鎮、中溪鎮、有關街道辦事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城市更新行動具體由分管副市長牽頭,市住建局具體負責日常工作調度安排。編制《城市更新三年行動任務分解表》,各責任單位各司其職,統籌協調,緊密協作,共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各項任務落實。
(二)強化調度考核。實行月調度、月通報工作機制,住建局每月掌握城市更新項目進展情況,遇重大事項,提請分管副市長及時調度。將城市更新行動完成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考核,加大對承擔任務的市直各部門和有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調度協調,加強督查督辦,確保城市更新重點項目按照既定節點推進落實。
(三)強化政策保障。優化行政審批服務,做好一站式幫辦服務工作,確保項目盡快啟動實施。加大城市更新項目用地保障,在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前提下,及時按程序調整用地性質和用途。對于納入城市更新項目庫的項目,要優先保障用地指標。要加強城市更新項目環境保障,加強人才保障,精挑細選適應城市更新管理和城市設計的管理隊伍及專業人才。
(四)創新融資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匯聚資本力量,強化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探索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城市更新資金保障和實施機制。加大投資力度,積極實施符合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鼓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模式。住建、城管、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等部門要加強同上級主管部門銜接,積極爭取國家、省層面政策和資金支持。
(五)堅持系統推進。積極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以內涵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堅持“留改拆”并舉,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統籌開展城市體檢和城市更新工作,突出功能性改造重點,堅持城市更新單元化推進,促進整體功能提升,防止碎片化改造。積極開展試點示范,聚焦重點任務,定期推進試點項目、示范街區建設, 發揮典型示范的引領作用,不斷優化城市整體環境,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更新模式。
(六)做好宣傳引導。將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貫穿城市更新工作全過程,制訂城市更新行動宣傳方案,加大對國家及城市更新政策的宣傳力度,廣泛采用“互聯網+”、交互式、體驗式等多種形式,收集民生訴求和市民建議,鼓勵公眾參與,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附件:寧國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