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有關單位:
現將《寧國市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7月1日
寧國市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皖政辦〔2021〕8號)和《宣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宣政辦〔2022〕4號)精神,完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體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明確監管要求
(一)依法依規監管。堅持權責法定、依法行政,按照“誰
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要求,厘清監管職責,明確監管責任。
(二)科學有效監管。全面推行以信用監管為基礎、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
(三)公開公平監管。依法保護各類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合法權益,依法公開監管規則、標準、流程、結果等,確保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
(四)協同共治監管。強化部門資源共享、信息互通,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健全失信約束和部門聯動監管機制,完善風險管控體系。
二、突出監管重點
(一)排查整治市場主體。加強登記備案監管,全面落實養老服務機構登記備案制度。依法打擊未登記、未備案開展養老服務行為,對未依法取得營業執照或許可的單位,以及未登記或未備案從事養老服務經營活動的單位,由相關部門按有關規定查處或懲戒。
(二)規范運營管理秩序。養老服務機構要全面優化內部管理、規范服務行為、合理規避風險、妥善處置糾紛。2022年底前,養老服務機構要在各出入口、接待大廳、值班室、樓道、食堂等公共場所和重點部位落實視頻監控全覆蓋。建立完善異常事件報告、緊急呼叫記錄、值班記錄、交接班記錄、門衛記錄、視頻監控記錄等臺賬資料。建立糾紛協商調解機制,引導老年人及其代理人依法維權。完善養老服務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指導退出的養老服務機構妥善做好老年人的服務協議解除、安置等工作,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三)查處違法違規活動。嚴禁利用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和場地向老年人銷售各類產品和服務等與養老服務無關的活動或行為。未經批準不得改變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不得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依法依規從嚴懲處養老服務機構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相關責任人實行行業禁入措施。
(四)強化安全生產風險防范。持續開展養老服務機構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引導養老服務機構主動防范消除建筑、消防、食品、醫療衛生、特種設備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加強養老服務質量安全監管和生產安全風險防控。
(五)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其自覺養成良好品行、掌握專業技能,提升從業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和服務水平。強化執業行業監管,養老服務機構中從事醫療護理、康復治療、消防安全等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相關資格。
(六)加強涉及資金管理。養老服務機構籌集和使用養老服務涉及資金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管理規定。加強資金安全監管,防范化解養老服務領域非法集資,嚴格養老機構預付費管理,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申領使用政府建設補貼、運營補貼、醫?;鹗褂?、機構入住人員待遇落實等方面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侵害集體利益、弄虛作假、擠占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七)提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養老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完善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工作機制;依法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在場所內配備報警裝置和必要的應急救援設備設施;全面落實傳染病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堅持預防為主,做好老年人和工作人員個人防護;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要科學設置工作流程,實行嚴格的分區管控,防范化解疾病傳染風險。
三、創新監管方式
(一)加強部門協調監管。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加大各部門間統籌協調、信息溝通和協作,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制定養老服務監管責任清單,規范養老服務機構檢查流程和問題移交處置程序,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避免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切實減輕養老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負擔,確保各項措施落地見效。
(二)定期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根據法律法規和部門職責分工,對經營服務異常、投訴舉報多、安全隱患大、有失信行為、有違法違規記錄等問題的養老服務機構,應增加抽查的比例和頻次。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做好后續監管銜接,依法加大懲處力度。
(三)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健全養老服務領域社會信用評價機制,建立養老機構“紅黑名單”,“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結果與信用評價、評先評優掛鉤,對列入“黑名單”的養老機構實行重點監管,依法依規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充分運用現代化監管手段,加強監管信息公開和應用。2022年底前,全面建立養老服務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整合形成完整的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
(四)推行“互聯網+監管”。充分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實現規范化、精準化、智能化監管,依托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金民工程”、全市養老服務智慧綜合監管信息平臺和全市養老機構視頻監控系統的推廣應用,實現信息一站式查詢和綜合監管“一張網”,不斷提升監管信息化水平。
(五)強化標準規范引領作用。推進《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等國家標準貫徹落實。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和評價體系,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等級評定工作。
四、落實監管責任
(一)強化政府主導責任。深化養老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積極推進公辦養老機構社會化改革,完善市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工作職能。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充分發揮市級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的統籌協調和協同監管作用,依法履行養老服務業務指導和監管職責,實行清單式監管,及時、規范、主動公開監管結果。
(二)強化機構主體責任。落實養老服務機構主體責任,養老服務機構法定代表人、主要(實際)負責人是安全生產、運營管理第一責任人,對養老機構的依法登記、備案承諾、履約服務、質量安全、應急管理、消防安全等承擔主體責任。
(三)強化行業自律。加強養老服務行業協會建設,積極推行行業信用承諾制度,健全行業自律規約。加強會員信用管理規范會員生產經營行為。制定行業職業道德準則,規范從業人員職業行為,積極協調解決養老服務糾紛。三星級及以上養老機構要發揮星級養老機構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機構監督指導活動。
(四)強化社會監督。堅持正面宣傳和輿論監督相結合,加大養老服務領域信息公開力度,完善養老服務質量信息公開清單內容,主動公開基本信息、規章制度、服務項目、收費標準等事項,暢通群眾監督渠道。定期或不定期舉辦“開放日”活動,鼓勵支持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監督。
五、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不斷健全完善行業黨建工作領導機制,把黨的領導貫穿到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全過程。政府投資興辦運營或者委托給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管理運營的養老機構實現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公建民營、民辦養老機構按照應建盡建原則及時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二)提升監管能力。綜合應用現代科技、智能化手段,加強監管的組織和人員的保障,不斷完善市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各項功能,提升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水平。加強依法履職所需的技術、設備、經費保障,并通過購買服務形式聘請專業的第三方組織或機構對養老服務質量、安全生產等方面進行監管。發揮養老服務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作用,健全行業自律規約。
(三)加大宣傳引導。按照“誰執法誰普法”要求,積極開展養老服務法治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自媒體作用,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宣傳,鼓勵引導全社會參與養老服務機構監督管理工作宣傳,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監督養老服務機構,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附件:寧國市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責任清單
附件
寧國市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責任清單
監管措施
|
具體內容
|
監管責任單位
|
屬地監管責任單位
|
一、排查整治市場主體
|
1.民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自養老機構備案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進行現場檢查;對于登記后30日內已開展服務但未進行備案的養老機構,民政部門應會同同級市場監管等部門現場檢查并督促及時整改備案。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服務機構名義開展養老服務活動的,由民政等部門依法查處。
|
民政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2.依照《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有關規定,依法查處未取得營業執照擅自以市場主體名義從事養老服務經營活動的行為。
|
市場監管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3.未經登記擅自以事業單位法人名義開展養老服務活動的,由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會同相關部門依法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給予行政處罰。
|
市委編辦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二、規范運營管理秩序
|
4.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健全異常事件報告和緊急呼叫、值班、交接班、門衛、視頻監控記錄等內部管理檔案,并妥善保管;2022年底前,養老服務機構在各出入口、接待大廳、值班室、樓道、食堂等公共場所和重點部位落實視頻監控全覆蓋。
|
民政局、公安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5.完善養老服務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指導退出的養老服務機構妥善做好老年人服務協議解除、安置等工作,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
民政局、司法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三、查處違法違規活動
|
6.嚴禁利用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和場地開展與養老服務無關的活動,嚴厲查處向老年人欺詐銷售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違法行為。
|
市場監管局、公安局、民政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7.依法查處養老服務設施用地單位未經批準改變規劃確定的土地用途,以及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擅自轉讓、出租、抵押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
自然資源規劃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8.依法依規從嚴懲處養老服務機構欺老、虐老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對相關責任人實施行業禁入措施。
|
民政局、公安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四、強化安全生產風險防范
|
9.民政部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加強養老機構建筑使用安全檢查,督促養老服務機構定期排查房屋隱患,采取修繕、更換等措施整改消除。
|
民政局、住建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10.民政部門會同消防救援機構抓好消防安全整治,摸清消防安全狀況,建立隱患、整改、責任“三個清單”,對重大火災隱患提請政府掛牌督辦,推動整改。
|
民政局、消防救援大隊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11.民政部門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加強食品、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開展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督促指導養老服務機構落實食品、特種設備安全責任,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管理。
|
民政局、市場監管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12.加強對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依法執業醫療、服務質量安全,以及采購和使用藥品、耗材、醫療器械等相關產品的監督管理。
|
衛健委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五、加強從業人員培訓
|
13.加強養老服務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落實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積極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依法依規加強對有關培訓評價組織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監管,防止出現亂培訓、濫發證現象。
|
人社局、民政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六、加強涉及資金管理
|
14.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申領使用政府提供的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等資金的監督管理,對申領使用補貼資金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抽查核查,依法打擊以虛報冒領等方式騙取資金的行為。加強對政府購買服務的監督管理,依法查處弄虛作假、擠占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
民政局、財政局(國資委)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15.加大對養老機構醫?;鹗褂们闆r的監督管理力度,確保醫?;鸢踩?。
|
醫保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16.加強對養老服務機構預收服務費用的規范管理和金融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領域金融產品、服務方式創新的監管。
|
市場監管局、銀保監組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17.加大對以養老服務為名非法集資的風險排查力度,做好政策宣傳和風險提示,依法打擊養老服務機構以養老服務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
|
民政局、財政局(金融監管局)、公安局、銀保監組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18.加大對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退出財產處置的監管,防止因關聯關系、利益輸送、內部人控制等造成財產流失或者轉移。
|
市民政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七、提升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
19.建立完善養老服務機構突發事件預防與應急準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工作機制。指導養老服務機構依法制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社會治安、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
|
民政局、應急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20.養老服務機構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暴發或流行、不明原因群體性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按照有關規定,向市衛生健康主管部門、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和民政部門報告,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及時處置。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要科學設置工作流程,實行嚴格的分區管控,防范化解疾病傳染風險。養老服務機構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按要求向市應急管理部門和民政部門報告。
|
衛健委、市場監管局、民政局、應急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八、加強部門協調機制
|
21.民政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養老服務機構存在建筑、消防、食品、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特種設備等方面安全隱患,應當立即督促養老服務機構采取措施消除隱患,并書面告知相關部門,對整改不到位、不達標的,按照“一院一策”要求,聯合采取措施,加大整改力度。
|
民政局、住建局、生態環境分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消防救援大隊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九、深化“雙隨機、一公開”
|
22.定期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根據法律法規和部門職責分工,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做好后續監管銜接,依法加大懲處力度。
|
民政局、住建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消防救援大隊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
|
23.落實監管結果與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政府補助、優惠政策相掛鉤,推行養老機構備案信用承諾制度、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2022年底前,全面建立養老服務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整合形成完整的市場主體信用記錄,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實現對違法失信行為信息的在線披露和信息共享。
|
民政局、市場監管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十一、推行“互聯網+監管”
|
24.推進“金民工程”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全市養老服務智慧綜合監管信息平臺和養老機構視頻監控系統的推廣應用。
|
民政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25.統籌運用養老服務領域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推動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基本數據共享。根據監管業務需要將相關信息數據推送至相關部門,協同開展監管工作。
|
民政局、數據資源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十二、強化標準規范引領作用
|
26.深入推進養老機構照護標準、養老服務機構管理規范等標準實施,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全市養老機構要全部符合《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范》國家強制性標準和《養老服務質量基本規范》。鼓勵行業組織制定發布養老服務和養老產品的團體標準,支持養老服務機構制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助力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
|
民政局、市場監管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27.養老服務設施應嚴格執行國家工程建設技術標準規范。
|
住建局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
28.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的,應當遵守《養老機構醫務室基本標準(試行)》等相關要求。
|
衛健委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