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k id="voypn"><output id="voypn"><div id="voypn"></div></output></mark>

    <span id="voypn"><blockquote id="voypn"></blockquote></span>
  • <optgroup id="voypn"></optgroup>
    <acronym id="voypn"></acronym>
  • <acronym id="voypn"><sup id="voypn"></sup></acronym>

      <optgroup id="voypn"></optgroup>

      • 無障礙瀏覽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政府信息公開首頁 > 寧國市政府(辦公室)> 政策法規> 其他文件
      索引號: 11341702000111222F/202206-00039 組配分類: 其他文件
      發布機構: 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主題分類: 農業、林業、水利
      名稱: 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寧國市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驗方案的通知 文號: 寧政辦秘〔2022〕46號
      生成日期: 2022-06-10 發布日期: 2022-06-10
      有效性: 有效
      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寧國市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驗方案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2-06-10 11:41 來源: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瀏覽次數: 字體:[ ]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直相關部門:
        現將《寧國市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驗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寧國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6月10日

      寧國市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驗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根據宣城市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驗方案總體要求,積極探索農業適度規模,努力擴大農業有效投資,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推進我市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符合我市實際的農業“標準地”模式,制定本試驗方案。
        一、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兩強一增”行動部署,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優化農業投資發展環境,優化農業土地資源利用模式,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著力打造全市農業“標準地”改革先行區,努力為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標準地”改革模式。
        (二)目的意義。農業“標準地”是指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在土地流轉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要素配套標準提供并設置相關引導性投入產出指標的農業項目用地。當前,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土地碎片化、耕地撂荒、生產管理粗放、比較效益不高、經營主體用地難等問題制約農業高質量發展。從實踐來看,加快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實施農業“標準地”改革,有利于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于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對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具有促進作用,對推進一產“兩強一增”行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基本原則。
        1. 堅持深化改革、積極推進的原則。農業“標準地”改革不搞“一刀切”,不規定統一標準,結合各自實際情況,按照邊試點邊總結邊提升的要求,加快推進農業“標準地”改革工作,并早出成果早出亮點。
        2. 堅持統籌兼顧、多方共贏的原則。農業“標準地”改革要遵循農民意愿,嚴格依法依規開展農業土地流轉和農業招商工作,要兼顧農民、經營主體、村集體組織各方利益,做到農民有收益、主體有效益、集體增實力,實現共贏發展。
        3. 堅持節約集約、充分利用的原則。農業“標準地”改革要大力倡導生態循環理念,合理布局農業生產要素,采用科學合理的生產模式,引進先進適用農業科技,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二、目標任務
        圍繞糧油、生豬、家禽、果蔬、中藥材和食用菌、茶葉、花卉、水產等優勢特色產業,糧經結合、以糧為主,一二三產業融合、以一產為主,開展各類的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驗,推動主體用地從“找政府”向“找市場”轉變、項目招商從“單向選擇”向“雙向選擇”轉變、農業發展從“低端低效”向“高質高效”轉變。通過改革試驗,逐步探索土地流轉、宜機化改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配套、雙招雙引和投入產出的引導性指標等機制??偨Y提煉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標準地”改革經驗,為全省農業農村改革提供寧國樣板。
        2022年度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點任務:按照提升型、新建型、儲備型三個層面,完成糧油、果蔬、中藥材和茶葉等四種不同產業類型的農業“標準地”的試點試驗任務。
        三、試點內容
        (一)探索農業產業布局規劃。注重頂層設計,以糧食安全為第一目標,在符合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農業“標準地”產業空間用地規模、結構和布局,有效配置資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農業“標準地”項目,合理配套設施農業用地,對于綜合性的重大農業“標準地”項目,配套安排一定數量的農產品加工、倉儲冷鏈物流等建設用地。將農業生產用地、設施農用地、建設用地整體打包,實現農業項目“拎包入駐”。(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分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二)探索土地流轉機制。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依規開展集中連片土地流轉。靈活采取土地互換、土地入股、確權確畝不確界等方式,妥善處理“夾心地”“插花地”等問題。做好第二輪土地到期延包銜接工作,確保農業“標準地”項目跨承包期實現平穩過渡。建立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臺賬,完善鄉鎮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機構建設。(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數據資源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探索農業“標準地”建設機制。鼓勵整合各類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拓寬投資融資渠道,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小田變大田、彎變直,提升農田宜機化水平。(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水利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探索農業“標準地”引導性指標。以提質增效為導向,合理設定主體資質、建設水準(經營規模、投資強度、設施裝備)、科技水平(新品種、新技術、良種良法、數字化應用)、生產效率(畝均產值、勞動生產率)、質量效益(質量安全、產品追溯、質量認證、標準化生產)、帶動效益(壯大集體經濟、帶動農戶增收)等引導性指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發改委、市生態環境分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探索農業“標準地”招商機制。加快農業經營主體的內培外引、農業項目的“雙招雙引”是實現農業“標準地”改革的重要環節。要將農業招商工作納入招商引資工作體系統籌推進,同部署、同調度、同考核,探索符合農業產業特點的用地、財稅等招商扶持政策。市農業部門及鄉鎮(街道)要將農業項目招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農業“標準地”招商項目庫,儲備一批農業招商項目,創新招商方式,不斷提升農業“標準地”招商成效。(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數據資源局、市招商合作中心、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方法步驟
        (一)分類試點、同步推進
        圍繞糧油、生豬、家禽、果蔬、中藥材和食用菌、茶葉、花卉、水產等特色優勢產業,探索多種產業的農業“標準地”。以糧油、果蔬、中藥材和茶葉4種產業類型為重點,開展提升型、新建型、儲備型3種類型的農業“標準地”試點:
      一是提升型。對已規模流轉的土地,作為提升型“標準地”,按照產業需求補齊基礎要素短板、提升設施標準,納入農業“標準地”管理、服務。試點單位:南極鄉和港口鎮(糧油類)、胡樂鎮(中藥材類)、云梯畬族鄉(花卉類)、南山街道(茶葉類)。
        二是新建型。對正在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宜機化改造以及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項目的土地作為新建型“標準地”,完善土地流轉手續、配套設施用地或建設用地等要素,一體謀劃、同步實施,按農業“標準地”流程進行招商運營。試點單位:霞西鎮和西津街道(糧油類)。
        三是儲備型。對尚未流轉的土地,作為儲備型“標準地”,以村為單位開展小田并大田、撂荒地整治、宜機化改造工作,按農業“標準地”要求流轉,形成一定規模的農業“標準地”儲備量?;纳?、荒溝、荒丘等農村土地,按農業“標準地”要求發包招商。試點單位:中溪鎮、汪溪街道(糧油類)。
        (二)壓茬推進、分步實施
        1. 試驗準備階段(2022年3—4月份):實地調研,調查摸底,成立組織,建立機制,明確分工和職責,確定試點類型和任務(落實提升型、新建型、儲備型3種類型和4種不同產業類型的試驗點),確定試點單位和主體,制定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驗方案。
        2. 實施推進階段(2022年5—8月份):開展農業“標準地”按照農事農時分別推進土地流轉、建設施工、項目招商等工作,邊試驗邊修正,邊推進邊總結。
        3. 總結提升階段(2022年9—10月份):開展試點農業標準地相關指標驗收、總結提煉試點經驗,擬定不同產業類型農業“標準地”要素配套指標,規范土地流轉、項目招商、服務評價等工作機制。
        4. 評估驗收階段(2022年11—12月份):做好自評,迎接省、市農業“標準地”驗收工作。
        5. 拓展延伸階段(2023年):謀劃2023年試點工作。2023年,繼續擴大試點,向農業全產業鏈延伸;完善農業“標準地”的凈地標準、土地流轉、招商引資機制,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業“標準地”改革經驗。形成寧國農業“標準地”特色示范樣板。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保障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點的順利實施,市政府決定成立寧國市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附件1),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招商合作中心、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數據資源局、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分局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落實責任,形成合力。
        (二)強化政策保障。一是強化土地要素支持。盤活存量建設用地,鼓勵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優先保障農業“標準地”項目等用地;鼓勵盤活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用于農業“標準地”項目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二三產業配套。二是強化資金要素支持。鄉投集團等市屬國有公司、產業基金探索對農業“標準地”等經營性項目的運營模式;市財政部門完善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機制,統籌高標準農田建設、林改水、農田宜機化改造、撂荒地整治等基礎設施項目,與農業“標準地”改革一體謀劃、同步實施。完善財政激勵機制,鼓勵對土地集中連片流轉的流出戶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流轉面積給予獎勵,對連片流轉(原則上在50畝以上)且納入農業“標準地”項目的經營主體給予補助。三是強化科技、人才要素支持。立足全市主導或特色優勢產業,選派市、鄉兩級科技特派員,組建復合型和專業型科技特派團,開展創新創業及技術服務。依托新型農業服務主體,為農業“標準地”提供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以數字賦農行動為牽引,加快建設數字農業場景應用。(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水利局、市供銷社、鄉投集團、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三)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規范有序開展土地流轉,打造農業投資最優營商環境。相關部門要做好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登記注冊、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等服務工作,重點抓好統籌協調、政策支持、資源整合、制度落實。各鄉鎮(街道)重點做好項目謀劃、土地流轉、政策落實、基礎設施、主體培育,確保承接的經營主體順利開工、生產。(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四)強化風險管控。加強土地用途管制,建立農業“標準地”經營主體招商引資負面清單。對收儲但暫未招引項目的流轉土地,可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經營或委托農業服務主體管理。積極探索“土地預流轉”模式,可簽訂意向協議,由原農戶或種養大戶經營,避免出現脫節拋荒現象。探索農業“標準地”履約保險,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覆蓋面。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抵押貸款。(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市銀保監組、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五)加強督查考核。市政府將農業“標準地”改革試點列入鄉村振興、“兩強一增”重點工作調度考核。各試點鄉鎮(街道)要緊扣農業“標準地”工作目標,細化工作方案,明確工作責任,落實工作措施,真抓實干,確保試驗目標任務順利完成。(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

        附件:1. 寧國市農業“標準地”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2. 農業“標準地”要素配套指標體系
        3. 農業“標準地”招商引導性指標體系


      附件1

      寧國市農業“標準地”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李  華  市政府副市長 
        副組長:黃  興  市政府辦副主任
        彭小強  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局長
        成  員:鮑莉霞  市財政局系統工會主席
        孫治平  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副局長
        葛聯合  市農業農村局總工程師 
        甘  標  市委農辦副主任
        錢方榮  市科技局黨組成員
        鄒繼林  市人社局副局長
        丁守國  市市場監管局總工程師
        鄭智宏  市水利局副局長
        徐鳳宏  市供銷社黨組成員、理事會副主任
        朱新民  市生態環境分局總工程師
        汝金豹  市招商合作服務中心黨組成員
        崔愛四  市數據資源局黨組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由彭小強兼任辦公室主任,甘標為辦公室副主任,相關科室成員為辦公室成員,負責辦公室日常工作。


        附件2

      農業“標準地”要素配套指標體系

       

      指標要求

      土地連片流轉

      1.土地流轉手續合法有效;

      2.土地集中連片(面積達到產業適度規模需求,如:糧油面積300畝);

      3.土地流轉期限5年以上;

      4.建立土地流轉風險保障金或流轉費履約保證保險制度。

      ......

      農業基礎設施

      以下內容達到基本生產經營要求。

      1.土地平整;

      2.土壤改良;

      3.灌溉與排水;

      4.田間道路;

      5.農田防護;

      6.農田輸配電;

      7.設施農用地配套;

      8.建設用地配套;

      ......

      產業發展定位

      1.符合產業規劃;

      2.明確主導產業;

      3.符合能評環評要求。

      ......

      耕地用途管制

      1.符合國土空間規劃;

      2.符合主體功能區規劃;

      3.明確耕地性質。

      ......


        附件3
      農業“標準地”招商引導性指標體系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主體資質

      經營能力強、無安全生產事故,信用狀況良好等

      建設水準

      經營規模、投資強度、設施裝備、產業鏈等

      科技水平

      新品種、新技術、良種良法、數字化應用等

      生產效率

      畝均產值、勞動生產率等

      質量效益

      質量安全、產品追溯、質量認證、標準化生產、品牌

      帶動效益

      帶動農民增收、帶動村集體經濟增收

      ........


      奇米影视首页
    1. <mark id="voypn"><output id="voypn"><div id="voypn"></div></output></mark>

      <span id="voypn"><blockquote id="voypn"></blockquote></span>
    2. <optgroup id="voypn"></optgroup>
      <acronym id="voypn"></acronym>
    3. <acronym id="voypn"><sup id="voypn"></sup></acronym>

        <optgroup id="voypn"></optgroup>